香港宗亲走马余村里
文/图余健强
近日,香港余氏宗亲会首长余柏龄、余绍凯、余锦相、余伯威及秘书李炳佳一行5人在风采月刊社副总编余泽欣及笔者的陪同下走访了荻海附近的台、开余村里。
夏种时节,骄阳似火,习惯了生活在香港“石屎森林”的宗长们不顾烈日当空,兴致勃勃地到余村里体验一下当今农村夏种的繁忙景象。第一站我们去位于开平市燕山的大岭村,大岭村是一条古老且远近闻名的村落,是荻海余村里广明公的后裔开族之地。宗亲们参观了村头在“南逸公祠”原址新建的两层楼“南逸书室”,在一楼大堂里供奉着“十七世广明公”、“十八世税宁公”、“十九世松江公”等先祖的神位,村中老人在书室摆开四、五张电动麻将枱在玩麻将,过着悠哉悠哉的生活,由于大岭村离开平城区不足3公里,农田基本上被征用或开发它用,所以年轻人大都到城里打工或做生意,村里显得十分清静,我们这些陌生人到访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第二站我们去参观位于燕山辖区大宁村附近的“深茂铁路开平站”施工现场,“开平站”是建在山坳中,一块占地220多亩的平地在青山绿水中尤如一块“黄龙玉”引人注目,据悉“开平站”是客货两用站,2017年12月通车后从深圳到“开平站”需时仅1小时40分钟,皆时香港的宗亲回乡观光在深圳过关后可乘上高速列车返乡,免受途中塞车之苦,目前“开平站”的打桩基础工程已全部完工,地面的建设项目正在有条不紊施工中。
第三站我们驱车到台山白沙镇新三八的和边村,这是泽欣副总编的家乡,他带我们参观了他的祖屋,泽欣叔是在这里渡过孩童时光。村尾的一棵硕大的“菠萝蜜”树引起我们的兴趣,只见高大的树杆上挂满大大小小的“菠萝蜜”,大的足有10多斤重,一阵阵香味随风拂面而来,据村中老人讲该树已有120多年历史。由于正值是夏种时节,村中的青壮年及妇女都到田里插秧耕田去了,走遍整个村落都见不到一个年轻人。
第四站转个湾我们到同是新三八的週边村,该村村面好长,从村头至村尾有20多条巷,居住人口较多,最令人怀念的是村头和週小学遗址,原是和週两村的祠堂——寅佩公祖祠,绍凯叔与泽欣叔均在这里接受过启蒙教育,看到60多年前在此读书的旧址,如今已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不仅令人感叹岁月无情,从天真无邪的孩童到迟暮之年似一瞬间,感慨颇多,他们俩相互在和週小学门前合照留念。
第五站我们抵达绍凯叔的祖居地大边村,“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可惜偌大的村落竟然见不到一个村人,儿童就更不用说了,仅仅听到几声狗吠声说明此村仍有人居住。绍凯叔带我们参观了村的旧祠堂及他的祖屋,长长的巷子长满青苔杂草,可惜整条巷子二十多间房屋无一间有人居住。时代的发展,世道的变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回天乏术,只有留下遗憾与无恨的感叹。
第六站我们驱车前往抗日名将余程万的故居三八涨村宁兴里,穿过狭窄的乡村小道,绿色的禾苗尽收眼底,盛夏的酷热阻挡不住大家对这位抗日名将的崇敬心情。但到了余程万故居,大家看到的却是凋敝残垣,满目苍夷,落尽灰尘的景象,这与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气氛极不协调,作为一位抗日名将、“虎贲”将军的故居落得如此凋零冷落,大家不禁嘘唏不已!
第七站我们前往三八塘洞的大塘村,大塘村也是一条古老的村落,村子四边被五座小山丘包围下有一口大池塘,俗称“五马归槽”,由于该村地理环境优越,村容村貌整洁被台山市评为“生态文明村”。最令人称奇的是村中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高出池塘水面近二尺却不外溢,且清澈见底,井旁有个由热心公益的宗亲捐资建造供村民乘凉小憩的小公园,只可惜的是村中重修的“殷鼎余公祠”大门紧闭,无法入内参观,我们亦不想打扰村中父老,只好在门口拍照留念。
最后一站是去参观由香港余氏宗亲会于1999年捐资50万元兴建的“龙岗大桥”,大桥宽8米,长达100多米,横跨茭江(即台城河),该桥建成至今仍发挥其沟通东西两岸人民往来的重要交通功能。我们在桥头下面一个古老石板码头小憩,大榕树下江风习习,十分惬意。远处一块“台山特大桥”的指示牌引起我们的注目,原来是“中铁二十局”承建的“深茂铁路台山特大桥”从茭江跨越直通“开平站”。刚刚还沉醉于各条古村特色的我们意识到国家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古老的村落不会也不可能被湮没,她会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人们的赏鉴和追忆怀念,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深茂铁路开平站”施工现场
和边村尾硕大的“菠萝蜜”树
在和週小学遗址门前合照留念
大边村的祖居地
抗日名将余程万故居前合影
抗日名将余程万的故居全景
三八塘洞的大塘村殷鼎余公祠
“龙岗大桥”下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