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边虎山汉老墓历史沿革与价值评估

   作者:余泽欣 击数:8187   时间:2016-5-4


里边虎山汉老墓历史沿革与价值评估

余泽欣

汉老墓位于台山里边虎山,土名田界岭,喝作“猛虎跳墙”形,至今将近800年历史。

(一)历史沿革

余绍贤堂十世祖汉老,是台开荻海余族始迁祖。余汉老生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字服休,是北宋名臣余靖九世孙,师箕公之长子,出身儒林世泽,从小立志报效国家。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师箕公率五子(汉老、唐老、国老、椿老、季老),从韶州曲江县迁徙至广州府新会华萼里荷塘乡定居开基。道光年间《新宁县志》人物传中有记载:“余汉老,字服休,德行都人,宋名贤余襄公九世孙也,宋末由韶州之广州,居宁阳,卒葬儒林里虎山。子孙坿山而居,儒林之派衍亦足见襄公德泽贻流之远云。”

    适逢南宋末年,蒙古兵侵犯我宋。师箕公汉老五兄弟为抵抗外族、维护汉统,接受朝廷密旨,组织义军一起抗。因英勇抗敌,精忠报国,得朝廷封赏,诰授师箕公金紫光禄大夫,妣马氏、李氏诰封夫人授汉老为金紫光禄大夫,封甄黄氏为浩命一品夫人。

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厓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展开了一场历时20 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 ,海上浮尸10万,给南宋王朝划上了句号。

在崖门海战期间汉老接受朝廷密旨,组织军民一起做战争后方的补给粮草工作。南宋朝廷大本营聚集在崖山,各路勤王兵马汇聚一齐,钱粮紧张。汉老奔走于新会,台山,开平各地,征集钱粮,源源不断运往崖山,为抗击外侮,报效国家,立下不朽汗马辛劳,为后人作出精忠报国的光辉典范。时至今日,余氏后人大多聚居于台山,开平,就是当年汉老奔波报国,酬集钱粮支前之见证也。

    宋亡后,汉文明发展的积累遭破坏老归隐新宁德行都儒林里,1281逝世据余绍贤堂族谱记载,汉老葬于新宁里边虎山上,墓碑上写着“宋金紫光禄大夫 十世祖考汉老余公、妣甄黄氏夫人 宋诰封一品夫人”。

 

余绍贤堂族谱记载,老墓附近兴龙墓和会龙墓。兴龙、会龙是老的重子,是台余族的十三世祖。三座山坟相邻呈品字型分布,这在民间本来就有儿孙附葬其下或左右的亲族传统。

据老人回忆,祖墓地原来围筑有水磨青砖、长条石以及碑石、拜桌等,山两侧有一对华表柱石,应左青龙右白虎之位是猛虎跳墙的风水石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开展的各项运动把汉老墓周边范围的山地开垦成农作物用地,墓地设施几乎全部被拆除,华表柱石同样于一旦,统统搬去修水渠、盖猪舍,长条石用作维修水利的过桥石。汉老墓自此几乎荒废湮没无闻。

改革开放以后,1992年秋,香港余尊德堂拨出专款,由余锦相宗长亲自带回,对汉老墓进行重修。自此每年清明前夕、或重阳节都有汉老后裔自发组织宗亲祭祖。

(二)价值评估

一、历史价值:汉老墓将近800历史为什么叫“猛虎跳墙”呢?文化自古有寄情于山水的说法,“猛虎跳墙”风水布局宏大从堪舆学上说“猛虎跳墙”在虎山的东南麓,族谱记载坐戌向辰兼辛乙(东偏南24度)。对面里岭隔水相望,有如香案又似墙。越过里岭眺望前方,左青龙位有丫髻山,右白虎位有西华山(西山)。地方流传有“左旗右鼓法竹印”的说法,那是从对面望过来,左面尖顶的西华山像旗帜,右面平顶的丫髻山像面鼓,还有一个法竹小山像印台,这都是古代指挥打仗要用的,或说这象征着汉老的功名。丫髻山和西华山都是台山有名的高山,以两山之间的连线为标杆,猛虎跳墙越过这根标杆才有高度和远度,再顺着东偏南24度方向飞越过去到海边,正好是台山新会交的崖门。想不到猛虎跳墙的第一个目的地竟是崖门!历史上不仅仅是南宋王朝最后灭亡的遗恨之地,也是当时汉人最后的家国地,更是人们抒发爱国情怀之地从崖门回望西华山和丫髻山,“左旗右鼓”像是隐藏有千军万马一样。由此可见,老念念不忘崖门海战,不忘抗击外侮,不忘精忠报国。但时代毕竟翻开新页,“猛虎跳墙”越过崖门的第二个目的地就是广袤的海外之地,包括美加、港澳和东南亚。汉老后裔最初是居住在里边虎山周围,后来遵循汉老遗训向外发展,向港澳和美加等海外发展,这已经是百年后的事了。

“猛虎跳墙”风水穴在民间世代相传,象无字天书一样蕴含丰富的史文化信息。历经几百年雨,历代皆有重修是正常的,正说明历代有纪念活动,不能因为重修就否定其历史价值。

二、爱国传统价值:揭开猛虎跳墙”的神秘面纱,原来是寄情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寄托了汉老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本意就是外御其侮,向外发展,是汉老遗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遗产。汉老墓应该成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让广大海外子孙后裔缅怀祖德,爱国爱乡,永记祖籍。

三、人文价值:从十世祖汉老公开枝,是五邑地方,特别是台山、开平余氏开大族之源。老有四子,即翁、翁、翁、翁。翁和翁随汉老迁居台山里村。自新会荷塘迁居白藤、黄连、开平登名都书厦村自新会荷塘迁居开平登名都书厦村汉老的长子谦翁房和第四子询翁(谦翁次子出继询翁)之孙应星、应昴二房,都是始居里边村,后来分居台山、开平儒林里人字股、上字股和大字股各村庄,远的移居恩平、阳江、阳春、新会、鹤山、中山、云浮、高要、广西等地发展。子孙移居海外,向港澳台以及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地发展的更不计其数,其根都在里边村汉老祖墓。数百年来,汉老开基,儒林派衍襄公德泽,源远流长。汉老祖墓应该修葺成海内外汉老后裔返乡寻根问祖的基地弘扬祖德敦亲睦族的基地

四、保护文物价值:上世纪50年代各项运动汉老古墓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附近有的村民保护文物意识薄弱,对古墓任意插葬,甚至有盗墓形迹。这都是不利于文物保护的。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政通人和,文物保护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说明汉老墓应列入历史文物来进行保护:

1)左旗右鼓虎山迹,犹记当年报国功。从堪舆学来说,坐落在虎山的汉老墓,对向新会崖门。如果从对面崖门望过来,左面尖顶的西华山像旗帜,右面平顶的丫髻山像面鼓,民间叫“左旗右鼓法竹印”。猛虎跳墙这个古迹包括台山两座名山是当年汉老精忠报国援崖门海战的据。

2)猛虎跳墙外御侮,裔孙昌盛里边隆。猛虎跳墙的含义就是外御其侮,向外发展。依循这一遗训汉老后裔才能代代昌盛,远播海内外,里边这个祖居地也不断发展兴隆。

3新宁已志儒林传,祖墓豈容荒草丛道光年间《新宁县志》人物传中有余汉老传的记载,但汉老祖墓自从50年代以来几乎荒废湮没无闻

4八百年文物古稀,一齐来护此天工台山有八百年历史的宋代文物古迹极其稀少,汉老猛虎跳墙”是其中之一,左旗右鼓的风水学构成是天然形成的工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应上报文物保护,共同来进行抢救维护。

    附录:2011年台山市宋代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仅有5处:(1)马山陆秀夫墓位于三合镇联安村委会马山;(2)刘师勇墓位于赤溪镇铜鼓村委会钦头村;(3)巫公岩摩崖石刻位于海宴镇沙栏村委会通亨村西面山上;(4)陈恺夫妇墓位于汶村镇汶村村委会双龙山半山腰;(5)李松年墓位于川岛镇甫草村委会甫草迳西约2公里处。

 

猛虎跳墙包括台山两座名山是当年汉老精忠报国援崖门海战的

台山市地图:汉老祖墓坐戌向辰兼辛乙(东偏南24度)正好对向新会崖门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4977521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