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风采月刊》同行的岁月

   作者:余海鹰 击数:176   时间:2024/10/10


 

与《风采月刊》同行的岁月

余海鹰

1981 年,刚高中毕业不久的我,在开平县邮电局当着临时工,平淡的生活犹如一池毫无波澜的静水,然而内心却也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

    9 月的某天,父亲带来的消息仿若一颗璀璨耀眼的流星,瞬间划破了我原本平静的世界。他兴奋地告知我,自己被选为《风采月刊》复刊筹备委员会委员,这意味着余族的《风采月刊》即将重获新生。

 父亲满怀深情地向我讲述起《风采月刊》的过往。它乃是台山、开平两地余族主办的民间侨刊,1925 年春,在族人的殷切期盼中应运而生,承载着无尽的期望与梦想。可惜命运多舛,1937 年,战争的阴霾迫使它停刊;1946 9 月的复刊,给族人带来了希望之光;但 1950 年,它再度停刊,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1981 9 19 日,荻海风采楼见证了这一重大时刻。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在此隆重举行,34 位余氏宗亲齐聚一堂,共同为复刊事宜出谋划策。长达 4 个多小时的会议,气氛庄严肃穆而又热烈非凡。大家一致通过成立复刊筹备委员会、修改社简章等关键决议,为复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16 日,第二次筹备委员会会议在三八公社侨联会召开。25 位委员满怀热忱,在常委会提名下,经全体与会筹备委员的讨论协商,选举出《风采月刊》社务委员会及常务委员会委员。当日下午,社务会议紧锣密鼓地开展,名誉社长得以聘请,社长、副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以及各部门工作人员依次选出。父亲承担起了发行工作的重任。

    1982 年,《风采月刊》复刊号终于正式出版发行!那一刻,所有的汗水与付出都化成了满心的欢喜。这本承载着余族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刊物,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连接海内外余氏宗亲的心灵纽带。

    回首这段历程,心中感慨万千。《风采月刊》的复刊,绝非仅仅是一份刊物的重生,更是余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它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也铭刻下余氏宗亲们的坚毅与追求。

    此后,父亲在工作之余,频繁地为《风采月刊》撰稿,其认真的模样令人感动,每篇文稿都历经多次修改。很多时候,他会和我一起探讨如何润色文章,还时常鼓励我写作投稿。在他的激励下,我的处女作散文《山稔花》在《广东邮电报》刊登,初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之后我便爱上了笔耕,经常向《风采月刊》、《开平报》、《江门日报》等报刊投稿,每次被采用,都能兴奋许久。

往后的日子里,尽管我多次更换工作,但我的心始终与《风采月刊》紧密相连。2014 年风采月刊社换届选举,我有幸当选为社务委员和编辑委员,2015 年又兼任发行工作。正是《风采月刊》锤炼了我的文字功底,也正是因为《风采月刊》,我才能够在 2016 年成功跳槽至《中国食品报》广东记者站工作,并且在 2017 年赶赴京城参加考试,顺利考取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新闻记者证,从而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记者,这让我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见识。

《风采月刊》,于我而言,是良师,是益友,更是我人生道路上永不熄灭的明灯!

                   作者简介:余海鹰(1963-),祖籍三埠思始村委会

                   龙头村人,现任本刊常务委员、荻海风采堂理事会理事。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403515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