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勇于创新——纪念《风采月刊》创刊85周年

   作者:余杰锋 击数:2748   时间:2011-8-26


 

《风采月刊》是台开余族一本“集体家书”。1925年创刊号,提出以“阐扬祖德,联睦宗亲,互证见闻,交换知识,群策群力之结合……”为宗旨,以“余”字题材做文章,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其内容丰富,栏目众多,图文并茂,发行量大,一跃成为广东省著名侨刊,深受海内外族人的喜爱。《风采月刊》名不虚传,响当当!

2010330,“第三届风采月刊笔友聚会”在台城新湖滨酒店举行,会上,副社长兼总编辑余振明发言,他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月刊越办越好;以侨乡、侨情、侨味为重心,把月刊办成有睇、有人睇、大家喜欢睇的刊物;以桥梁、纽带为互动,把风采窗口做大做强;以传播信息平台,加强与海内外宗亲联系,营造余姓一家亲。

打造侨乡、侨情、侨味,推动社务创新。1982年《风采月刊》复刊之后,就提出了立足家乡,报道乡情,贯串侨讯,打造“三侨”品牌,推动社务创新,揭开了发展的新一页。栏目编排从此上了新台阶,从侨邑纵横、侨乡掠影、乡音族闻,再到赤子情深、海外宗情等,突出一个“余”字色彩,鲜明地打造“侨”字品牌,每期征集刊登不同题材文章,系统地报道家乡及海外新闻。这些内容乡情浓郁,侨情浓厚,侨味淳朴,老少咸宜,大众喜欢。近年来,把栏目译成英文,加编了少量英文版面,进一步推进“中西合璧”题材,以多元化创意面向海外年轻读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这是风采月刊创新突破的又一个亮点。多姿多彩的侨邑乡情,突出侨刊办刊的特色品牌,反映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乡民安居乐业,社会和睦融洽,从而提升刊物的可读性,海内外族人喜闻乐见,各地宗亲热衷追捧。充分体现《风采月刊》根植侨乡,心系故土。

办成有嘢睇、有人睇、大家喜欢睇,深受族人喜爱的侨刊。五彩缤纷的栏目,篇幅鲜活,图文并茂,让众多的读者爱不释手。如余族名片、风采人物、荻海忆旧、侨乡旧事、食疗佳品、旅游天地神州瞭望、历史文献、风采广场等,报道新闻时事、历史故事、乡村今昔、趣闻拾遗等多种趣味性的乡土情、宗族情、人文情的文章,虽说是一则小小新闻,或是一篇情节感人的故事,可激荡一代代人对故乡的牵挂,对亲人的怀念。又如,图片故事、看图识字、图片解读、诗画联姻、碉楼盛宴、雕艺趣闻等方寸小世界,一图胜千言。色彩斑斓的图片反映乡风民风、缤纷校园、庆典场面、人物特写、修祠专辑、生活风情等美轮美奂,一张张靓相靓景备受读者的赞赏,版面新颖,言简意赅,吸引读者,令人赏心悦目,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以风采月刊这个窗口为沟通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风采月刊》加强对寻根问祖的跟踪报道,一个接一个寻根喜讯频传,受到海内外宗亲的高度关注。通过《风采月刊》联系的宗亲不断增多,对于搭桥牵线,联谊睦族,寻根问祖,同样发挥了应有作用。它逐渐成了海内外宗亲沟通的一座坚实的桥梁,维系着宗族团结的重要纽带,让离乡别井,迁居异地的兄弟,实现寻根梦,圆其思乡之情。如珠海市余炳林寻回燕山大岭村,中山市余明根寻回塘洞大塘村,中山市坦洲镇余自然寻回荻海余村里,台湾余文汉寻回思始龙田村,加拿大余镜海为居加兄弟寻回六槐高岭村等事例不胜枚举。

在《修祠记》中以“风采月刊,舆论造势”,恰如其分地形容它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实实在在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从栏目中开辟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修祠专页”,全面直击报道重修荻海“名贤余忠襄公祠”过程,在媒体的大力倡导下,海内外宗亲热切关注名贤祠修复情况,使修祠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随着修祠工程的深入,捐款金额不断增加,遍布海内外,捐资人民币近600万元。一笔笔善款,一个个喜讯,一片片爱心,一份份真情,汇集成宗亲们的共同结晶,凝聚了余氏族人的智慧和力量。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4984454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