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村寅佩祖祠的历史变迁

   作者:余杰锋 击数:3608   时间:2012-6-28


 

周边村寅佩祖祠的历史变迁

余杰锋  /

2012412,美国西雅图风采学堂中文书记余杰锋回乡省亲,邀请本刊余炯、锦照、泽欣及笔者茶聚。笔者与余杰锋同名同姓之故,我们相识联系多年,互尊对方为“老同”。闲聊中,他提到他家乡新三八村委会周边村寅佩余祖祠,颓垣断壁,遗弃村中,甚为惋惜。该祠曾堂作过和周小学,是和边、周边、仓边、谷边、迴龙、大边等村子弟就读的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专才。

421,笔者与余柏荣宗亲慕名前往白沙镇新三八周边村,走访了该村长者余绍芬,了解寅佩余祖祠的历史变迁。绍芬叔是寅佩公的后裔,为乐字辈,今年79岁,一辈子生活在仓边村,村中今昔往事能娓娓道来。

他说,寅佩是靖公第26世孙为世字辈,是广明公马氏阿婆之孙南逸翁的后裔,他娶朱氏生五子,分别是奕佐、奕俊、奕仪、奕前、奕佃,清末年间从荻海燕山乡大岭村迁徙到这里。其五子繁衍生息立村和边、周边,子孙开枝散叶遍布在仓边、谷边、大边、迴龙村。 民国时期这里一带属周和堡管辖,现在划入了新三八村委会行政管理。今日仓边村并入周边村民小组,仓边和周边两村只是一巷之隔,仓边村座西面东,而周边村座北向南。他指着周边村旧祠堂的门联:“周风和甘雨,边境颂升平”,就联中的意思,可以看到这边风光独好,山青水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寅佩公的子孙为纪念其始祖,清末选址村西山边,拓土辟地建祠,门前对开是宽阔稻田,远望山间,群峦叠翠,恰似案台笔架之形。祠堂砖瓦桁桷结构,采用石柱斗拱,是一间典型岭南特色三进祠堂,其面积约300平方米。一直以来都是族人祭祀和教育后代场所,祠校合一,延至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后来做过生产队粮仓和牛栏,1962年体制下放后被遗弃。

在绍芬叔的引领下,我们走到荒废的祠堂,眼前的屋宇杂草蓬生,树木覆盖,在满目疮痍断壁中,只剩下门前左边一爿危房,原是教务室,从残檐瓦下的墙上看到一些壁画,隐约可见题诗:“惟江上之清风,山中之明月耳,得之为风”;“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灰墙暗淡的墨迹里,犹存着往日书香气息。而祠堂边一棵古榕依然苍翠,它无语荫佑一方平安。

据闻寅佩祖余公祠建成后,就设立了和周小学,六村子弟均到此读书。虽说几条不起眼的小山村,却以“儒林世泽,风采家声”相教子孙,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日后很多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清末有位例贡生余骢和,其子嗣余荣仕,号悦礼,字超凡,是当时有名气的一位贡生,也是余绍芬的堂伯父。在贡生的祖居二楼板阁里,珍藏着一块尘封清朝“元贡”的牌匾,可惜左边角两字已残缺不清,褪色宋体字样(上款):“钦命头品顶载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掛两广总督部堂岑春煊①为”,(落款)“光绪三十三年奉

   第壹名贡生候选儒学遇缺补用余超凡立”。据闻“元贡”牌匾曾悬挂屋檐下,而独占鳌头的光彩,曾显赫一时,为后人所敬仰。

在抗战期间,还出过一位余敦礼的知名侨领,他在美国纽约带头参与华侨募捐支持抗日,出钱出力,其平生事迹在台山华侨历史资料有记载。

抗战胜利后,有识之士倡议,振兴教育,培养人才,和周小学此时辉煌再现。1946年由余杰锋父亲余国尧出任校长,风采月刊社副总编辑余泽欣之父余鸿乐任校董。那时学生学习特别勤奋刻苦,都以高分成绩进入中学,乃至大学,有的还考入了高等学府深造,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周小学成了一方育才的摇篮。

香港余氏宗亲会理事长余绍凯宗长,少小时候曾在和周小学就读,他说那时同学们一边努力攻读课程,一边习武强身健体,求学精神至今还记忆犹新。在抗战后就读的学子当中,取得成就彰显世家的莫过于和边村余鸿乐家、余焕栋家,已故余焕栋是本刊复刊发起人之一、曾担任开平县文教办副主任兼教育副局长,其弟余焕硕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是洛阳矿石机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余鸿乐家出了四位才子,其长子余泽麟原是清远森林工业局木材公司经理、会计师,二子余泽猷原是江门供电局科长、高级工程师,三子余泽允原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四子余泽欣退休后仍在开平市腾达建筑设计院工作,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此外,还有“老同”余杰锋的大哥余杰铮原是开平第四建筑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这些学子成了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分子和技术骨干,服务社会,为村争光,让家乡人羡慕!

 

注①:春煊广西桂林人,曾两次担任两广总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

 

今日寅佩余祖祠残祉

清朝元贡牌匾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002938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