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山村换新颜——台山市三合镇温泉尤鱼村纪行

   作者:余伟源 击数:3763   时间:2012-7-8


喜看山村换新颜——台山市三合镇温泉尤鱼村纪行

 

      台山市三合镇温泉“尤鱼村”有名叫“鱿鱼仔”。地处三合温泉旅游开发区,群山环抱,空气清新,人杰地灵,背靠四季青翠,型似扬帆出海的大“船山”。右边有万马奔腾“黄朝庭”山脉来龙,左边有著名台山“百足山”朝伴。隔山遥望台山“新宁城”。村前池塘宽广鱼儿跃,村后绿野无边鸟投林。山村虽然两“姓”俱,余、李聚居几百年,全村房屋三十间,常住人口有100多人,其中余族宗亲占多数。古往今来村中乡亲都精诚团结,同呼吸共命运。咬往青山不放松,立根山村志不移,肩负着建设幸福和谐新农村的神圣使命,用顽强的意志,心灵手巧地营造优美文明平安和谐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幸福家园。
    据85岁的旅美宗亲余宗财前辈综述:尤鱼村余族先贤“祝麦公”是开平市三埠荻海余村一个卖货郎,经常到台山温泉等地做生意,为了方便就选址在温泉“瓦窑咀”立村开族,落地生根,辛勤创业持家。到“章美公”时代,又移居现在的船山脚下立余村,山青水秀,开枝百叶,生下了“忠永公”“忠宏公”“忠球公”三个房份。如今他们的子孙后代发展有近70多人,村中最高班派是“绪字”,最低班派是“扬字”。先贤们的山坟分别在台城镇“礼边”、“黄竹坑”、沃英“东成村”、胡罗山的胡罗咀和村后的群山中,每年清明节宗亲们都前往拜祭,追思先贤,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展望美好幸福将来。
    由解放前到解放后的六七十年代,由于尤鱼村是山尾、水尾。所以村民们多数是以种田为生,工人、华侨人数屈指可算。绝大多数人锐变成“武吉”的徒子、徒孙,靠山吃山,经济来源靠卖柴,“年望年好,年年上山砍山草”。当年台城居民,“台山县瓷厂”的主要燃料是山柴,村民们都是他们的主要供应商。村中很多人家中还流传着当年可柴卖柴的“五式军器”砍柴廉刀,担杆柴绳卖柴板。如果四十岁以上的村民都有一段到台城、开平三埠卖柴的“威水”史。

      八十年代春雷响 ,大江南北凯歌扬。是改革开放的冲锋号角,唤起了乡亲们追求幸福生活,构筑和谐富强家园的勃勃雄心。国家优越的惠农政策,挖掘了村民的潜能,鱿鱼仔的触角四出,遍布珠三角:有的做建筑搞装修,有的学开汽车修汽车,有的做起了本小利微的市仔佬,还有留居山村,承包鱼塘养鸡种菜又养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山村处处充满生机。
    天增岁月人添寿,福满人间春满园。经过了多年奋发图强,务实进取的乡亲们生活水平有了新的飞跃。为了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解决每逢下雨水浸桥的困境和过桥难的重大民生问题,经村委村民共同研究讨论,凝聚共识,决定重建尤鱼桥。就选址于先贤余沃况捐建的三板麻石桥上,进行拆旧建新。为了减轻和节省建桥造价,由设计到施工全是村中子弟力担重任,不辱使命地运用多年积累的建筑技术,经过精心施工,在村前的小河上凌空架起了一座长7米,宽3.5米,离水面高4米双梁结构,稳如泰山坚如盘石的钢筋水泥桥。连接城乡构通乡村,无论晴天下雨,大小车辆行驶自如,直达村中。使村民的优质农副产品搭上了销售直通车,创下了喜人经济效益。使穷山僻埌掀起了建房起屋热潮,船山脚下新起屋宇如雨后春笋,由每一间旧屋复制一间或多间钢筋水泥混合结构新楼房,在温泉乡村建筑中难以见到如此盛世之举。
    综观尤鱼村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发展,确系山村潜力大无边,成绩一年胜一年,如今乡亲齐努力,与时俱进更繁荣。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403719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