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与余靖
余定邦
风采堂拟筹建余靖纪念室,促使我去阅读宋代关于余靖的史料。我从宋刻本《莆阳居士蔡公文集》看到了蔡襄写的《四贤一不肖诗》、《喜欧阳永叔余安道王仲仪除谏官》诗以及《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赠刑部尚书谥曰襄余公墓志铭》。这都是研究余靖的重要资料,它使我们知道“名贤”与“风采”的来历,了解宋代名臣对余靖的尊崇。尤其是蔡襄撰写的余公墓志铭,余族宗亲还有不少人未能看到,现将全文录出,加上标点,供宗亲参阅。
一
余靖是广东曲江人,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同为北宋名臣。余靖是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蔡襄是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景祐二年(1036年),北宋朝廷发生了开封府知府范仲淹被贬事件。余靖上书直言,为范仲淹鸣不平。结果,由于此案余靖、尹洙、欧阳修同时被贬。当时正在北宋都城的蔡襄目睹这种情况,对余靖等人仗义直言的行为极为赞赏,写下了著名的《四贤一不肖诗》。
诗中的“四贤”,指范仲淹、余靖。尹洙和欧阳修,“一不肖”指当时朝廷权贵高若讷。关于余靖,诗中是这样写的:
南方之强君子居,卓然安道襟韵孤。词科判等屡得隽,呀然鼓焰天地罏。
三年待诏处京邑,斗粟不足荣妻孥。耳闻心虑朝家事,螭头比奏帝曰都。
校书计课当序进,丽赋集仙来显塗。诰墨未干寻已夺,不夺不为君子儒。
前日希文坐言事,手提敕教东南趋。希文鲠亮素少与,失势谁复能相扶。
斩然安道生头角,气虹万丈橫天衢。臣靖胸中有屈语,举嗌不避萧斧诛。
使臣仲淹在庭列,日献陛下之嘉谟。刺史荣官虽重寄,奈何一郡卷不舒。
言非由位固当罪,随漕扁舟尽室俱。炎陬此去数千里,橐中狼籍惟蠹书。
高冠长佩丛阙下,千百其群诃尔愚。吾知万世更万世,凛凛英风激懦夫。
(摘引自宋刻本《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一,第7页)
蔡襄这首诗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司马光就此事件记述说:“景祐中,范文正公知开封府,忠亮谠直,言无迴避,左右不便。因言公离间大臣,自结朋党,乃落天章阁待制,出知饶州。余靖安道上疏论救,以朋党坐贬。尹洙师鲁上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修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不能辨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奏其书,降授夷陵县令。永叔复与师鲁书云:‘五六十年来,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竈间老婢,亦相惊怪。’时蔡襄君谟为四贤一不肖诗,播于都下,人争传写,鬻书者市之,颇获厚利。虏使至,密市以还。”(引自司马光:《涑水纪闻》,附录一,第332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早在宋代,余靖就受到社会各界尊崇,有“名贤”之誉。
二
庆历二年(1042年)余靖被召入京,复任集贤校理,蔡襄也在京任著作佐郎、馆阁校勘。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为稳定政局,增设谏官。他任命王素为兵部员外郎、太子中允,任命欧阳修为太常丞,并知谏院,仼命余靖为右正言、谏院供职。欧阳修、王素、余靖当时被称为“三谏官”。蔡襄得知此事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赋诗致贺。此诗全文为:
喜欧阳永叔余安道王仲仪除谏官
御笔新除三谏官,士民千口尽相欢。
昔时流落丹心在,自古忠贤得路难。
好竭谋猷居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
人生万事皆尘土,惟是功名永远看。
(摘引自宋刻本《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四,第16页)
据宋代司马光所记,庆历初,欧阳修、余靖、王素“俱除谏官”,蔡襄“以诗贺”。“三人以其诗荐于上,寻亦除谏官”。因而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后来被称为北宋庆历年间“四谏官”。在此应指出的是,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卷四所引录的“三谏官诗”,与蔡襄文集所收录的“三谏官诗”文字稍有不同。
三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宋英宗召余靖入京,任工部尚书。六月,余靖在返京途中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英宗特赠余靖刑部尚书,谥曰襄。治平二年(1065年)七月二十七日,归葬广东曲江县龙归乡成家山。应余靖次子仲荀的请求,蔡襄撰写了《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赠刑部尚书谥曰襄余公墓志铭》。读过这篇铭文的人不多,又鲜见相关书籍收录,在余靖的墓园也未见这篇铭文的碑刻。现将这篇铭文录出,供参考。铭文曰:
治平元年,六月癸亥,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前知广州军州事余公薨于江宁府之行舍。以闻,天子为之不视垂拱朝一日,賵賻有加,赠刑部尚书,谥曰襄。其孤奉公明年七月二十七日葬。以讣来且求志其壙。某为次哭之已,谨序之曰:
余氏自闽徙於韶之曲江。曾大父从,大父营,父庆,累赠太常少卿。母黄氏,追封吴郡太夫人。公讳靖,字安道,天圣二年中进士第,尉虔州之贑县,又中书判拔萃科,改将作监丞,知洪州新建县,再迁秘书丞,入崇文馆校三史谬误。景祐三年,充集贤校理。范文正公知开封府,屡言丞相过失,贬饶州。言事者畏缩,不敢论列。公即上疏曰:古之帝王逐谏臣,终为盛德之累。仲淹宜在朝,不宜远谪。坐是落职,监筠州税。尹公师鲁、欧阳公永叔继之,皆以朋党斥去。某官微,不得自达,作诗四篇以直之。一日传于京师,故天下目为四贤。移监泰州税,又徙知英州。丁太夫人憂,还朝。复集贤校理,同判太常礼院。庆历三年,上念西夏乱边,官军屡败,四方困于供亿,议增置谏官四员,以补聪明。向之触丞相而得罪者颇引用,除公右正言。於是朝廷之大议政事之得失,权臣材德之是否,士大夫之贤不肖,莫不尽心而举正也。元昊为患日久,时议有金缯之赐輒首罪称藩。将从其请,而契丹聚兵燕朔,曰我为南朝皇帝讨夏人,勿宥其罪。朝廷谓借契丹之兵以讨贼,则彼自矜功。拒元昊之请,绝其向顺之路必也。却契丹而纳元昊,当得使者以成其事。公亦屡言二鄙利害,乃遣公使契丹。既至,辨其曲直,以理夺之。比还,契丹收兵,元昊称臣。四年,知制浩、史馆修撰。其年再使,坐习虏语,出知吉州。数十年间,天丅风俗以谨默自守,掩复瑕垢为长者。一日刺举弹绳,多或罢免。又尝所言者进持国柄,仇人乘势。中以事授,将作少监,分司南京。久之,改光禄少卿。天子且欲复用权臣,以诸卫将军寿州,鈐辖处州。服父丧,侬知高陷邕州,循流东下,破九郡,次广州。以秘书监起公丧庐,知潭州。金革之事,义不得辞,改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事。广城坚不下,贼大掠西归。所向无前,趋邕州,欲倚峒穴为久居计。公先移檄交趾及诸峒,使之捍贼。智高至,外无助援。会朝廷命狄宣嶶青将兵至,公与孙公元规实共其事。智高败走,复邕州。乞解官,追终丧,制诰不允,除给事中,仍治旧府。御史梁倩言赏不当功,又迁工部侍郎。选死士入特磨道,士擒智高母与弟,送阙下戮之。充集贤院学士,寻迁户部。自言久官岭外,瘴毒所侵,惟陛下哀怜,又移潭州、青州,迁吏部。嘉祐五年,交趾入邕界,杀巡检五人。驿召公於青州,上谕之曰:卿熟南方事,已授卿广西体量安抚使,其勿辞。公至邕,召交趾用事者费嘉祐,诘之曰:汝主世为藩臣,何敢尔耶?边民私忿相酬,不知官军误犯之,幸得自新,当送首恶者归命。既而械致五人,涖刑于钦州。归奏所以治蛮之状,授尚书左丞,知广州。今天子即位,迁工部尚书。广多奇货,南官者蓄以为利,公戒其北归勿得持南物。其俗轻扬教之礼,法简而不苛。去之日,百姓怀之。公薨年六十五。娶林氏,赠尚书工部侍郎从周之女,封鲁郡夫人。男三人,伯壮殿中丞,蚤亡。仲荀太常博士,叔英大常寺太祝。女六人,长适尚书屯田员外郎郭师愈,次秘书丞孙邵,次建州司法参军周熊,次秘书省校书郎章惇裕,二尚幼。男孙四人:嗣恭、嗣昌皆太常寺奉礼郎,嗣隆、嗣嶶未仕。女孙五人。文集二十卷,奏议五卷,三史刊误四十卷。公之在馆阁,居谏院,某尝同职事。其斥筠州,使北虏,经制二广賊盗,平定交趾,知广州,皆见其行也,故其学术文章,忠义谋画,知之最深。居常谦畏寡言,不敢少忤于人。及论事,上前分解,落落诋刺,大臣易于褐。夫出入兵戎危难之地,若在宴处,何其壮哉!已之无闷,用之有为,斯其蹈夫道者也。铭曰:
公进于朝,卓尔辞艺,仼之谏诤,直言警世。西夏乱常,寇攘洊岁,
翻然向内,愿输信誓。契丹横议,集兵幽蓟,单车出使,安危是系。
胡骑引归,羌酋受制,风云指麾,天日清霁。峒獠猖狂,自西而东,
起于丧庐,经制元凶。贼窜穷荒,生致其母,戮之马市,腰领殊处。
交趾来扰,再往南土,呼其种豪,屈之一语。二广十年,恩威是宣,
公薨民啼,其何使然?返葬口口,口终斯全。我铭公墓,唯信之传。
(录自《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卷三六,第9一12页)
蔡襄这篇墓志铭写于治平二年(1065年)。治平三年(1066年),欧阳修亦应仲荀的请求撰写了《赠刑部尚书余襄公神道碑铭》。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现今曲江余靖的墓园里,只有欧阳修撰写的余襄公神道碑铭,立于余靖墓的左侧,而不见蔡襄撰写的余靖墓志铭。蔡襄撰写的余公墓志铭,在宋本《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圴全文收录。为弘扬租德,建议余族宗亲征集各方面的意见,能否在余靖墓园新立一碑,刻上蔡襄撰写的余靖墓志铭?
编者注:本文作者是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