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跳墙外御侮 岭上峨眉手足情——余汉老抗元报国记述

   作者:余泽欣 击数:13928   时间:2016-3-20


猛虎跳墙外御侮 岭上峨眉手足情

——余汉老抗元报国记述

余泽欣撰

余汉老生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卒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字服休,是北宋名臣余靖九世孙,师箕公之长子,出身儒林世泽,从小立志报效国家

其父师箕公1183~1250年)字作范,号遵洛,世居韶州,仕任朝廷为官。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46岁时,师箕公五子(汉老、唐老、国老、椿老、季老),从韶州曲江县迁徙至广州府新会华萼里荷塘乡定居开基。汉老是长子,其时已经成年,带领众兄弟,协助师箕公南迁,在古冈州一带开枝散叶。汉老公始居新会荷塘,后与长子谦翁及四子询翁迁居到新宁(现台山市)德行都儒林里祖头村。继续往里探寻的时候,汉老反复叮嘱“里边,里边”,里边这个地名就是由汉老得名的。道光年间《新宁县志》人物传中有记载:“余汉老,字服休,德行都人,宋名贤余襄公九世孙也,宋末由韶州之广州,居宁阳,卒葬儒林里虎山。子孙坿山而居,儒林之派衍亦足见襄公德泽贻流之远云。”从十世祖汉老公开枝,是五邑地方,特别是台开余氏开大族之源。汉老是历史上对台山(旧称新宁)卓有建树的人物。对汉老古墓“猛虎跳墙”的最新研究,指出了汉老精忠报国不为人知的一面。

师箕公五子南迁8年后宋蒙(元)战争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师箕公和已经成年的汉老五兄弟为抵抗外族、维护汉统,组织义军一起抗。因英勇抗敌,精忠报国,得朝廷封赏,诰授师箕公为金紫光禄大夫,妣马氏、李氏诰封为夫人;诰授汉老为金紫光禄大夫,封甄、黄氏为浩命一品夫人。

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小朝廷逃到福州,沿海路不断南迁,退到广东沿海一带。1278年春,南宋小朝廷抵达雷州。六月小朝廷迁往崖山。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厓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据史料记载,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 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 ,海上浮尸10万,给南宋王朝划上了句号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忠为代表的忠臣士以及不屈投海殉国的十余万南宋军民受到历代肯定。但还有许多象汉老一样默默无闻为崖门海战作出奉献的忠臣义士。

崖山在广州府新会崖门,当时各路勤王队伍多集于广州府,新宁即现今台山一带是其大后方。这是小朝廷回迁至崖山,而不再远迁海上的原因。汉老五兄弟自从1228年跟随师箕公南迁以后,也恰恰是迁到新会汉老扎根新宁,经历将近50年艰苦经营,在附近一带了根基。此时汉老已年近70,正是老骥伏枥,壮士暮年的时候,在崖山战争中汉老接受朝廷密旨,组织军民一起做战争后方的补给粮草工作。

南宋朝廷大本营聚集在崖山,各路勤王兵马汇聚一齐,钱粮紧张。汉老奔走各地,征集钱粮,源源不断运往崖山,为抗击外侮,报效国家,立下不朽汗马辛劳,为后人作出精忠报国的光辉典范。时至今日,余氏后人大多聚居于台山,开平,就是当年汉老奔波报国,酬集钱粮支前之见证也。

    宋亡后,汉文明发展的积累破坏老归隐新宁德行都儒林里,1281世,《新宁县志》确认了汉老祖墓位于台山里边村委会虎山,土名田界岭,余绍贤堂族谱和民间都称之为“猛虎跳墙”,至今将近有800年的历史。老墓附近兴龙墓和会龙墓兴龙、会龙是老的重子,是台余族的十三世祖。三座山坟相邻呈品字型分布。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古墓曾经重修,历年祭扫无异。到了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因汉老墓与兴龙墓相连太近,族亲遂启争端。为防不测,举人余廷润禀请新宁县官调解。县官亲到田界岭勘查调解,绘列山图,出示晓谕,化解了争端。族人恐县官告示和所绘山图“久而就湮也,故勒诸贞眠,以垂永久。”保存在台山里边谦翁祖祠堂一进左侧墙上的石碑就是这样来的。相连太近就有侵葬的嫌疑,在民间本来就有儿孙附葬其下或左右的亲族传统最终通过县官得以化解。道光年间汉老墓与其重孙兴龙墓挨连过近所引起的纠纷,也从正反两方面揭示族亲之间要一本至亲、兄弟和谐的精神。

而在现今江门市荷塘镇南村,汉老还有一处墓地,就是五老山公园的五老坟,是汉老、唐老、国老、椿老、季老五兄弟的连排古墓,喝作“岭上蛾眉”形,同样历史悠久。1925年风采月刊第三期《重修五老坟记》中说:“五老坟相连平排五穴,共一大拜台。汉为长,其穴居中,而唐、国、椿、季分昭穆而附塟左右。噫,生则同居,死则同塟。说者谓冥漠中,天特留此佳城,以完成其幽明手足相依,可合而不可离也。”各地五老后裔每年都组织盛大的寻根之旅前往祭祖。汉老在五老中享有尊崇的地位,体现了手足相依、兄弟团结的精神。

历史形成汉老有两处墓地,都极有纪念价值。岭上蛾眉”体现的是手足情;“猛虎跳墙”体现的是

汉老“猛虎跳墙”的风水布局宏大。从堪舆学来说,“猛虎跳墙”在虎山的东南麓,对面有里岭隔水相望,有如香案又似墙。原有两根华表望柱作为风水石,越过里岭眺望前方,左青龙位有丫髻山,右白虎位有西华山。族谱记载坐戌向辰兼辛乙(东偏南约24度),从台山地图反映,正好对向新会崖门。如果从对面崖门望过来,左面尖顶的西华山像旗帜,右面平顶的丫髻山像面鼓,民间叫“左旗右鼓法竹印”。历史上崖门不仅仅是南宋王朝最后灭亡的遗恨之地,也是当时汉人最后的家国地,更是人们抒发爱国情怀之地。从崖门回望西华山和丫髻山,“左旗右鼓”像是有千军万马一样。由此可见,汉老念念不忘崖门海战,不忘抗击外侮。猛虎跳墙这个古迹不仅仅包括汉老墓本身,还包括台山两座名山,是记录当年汉老精忠报国,支援崖门海战的证据。

    揭开“猛虎跳墙”的神秘面纱,原来是寄情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寄托了汉老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其本意就是外御其侮,向外发展,是汉老遗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遗产。汉老墓应该成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让广大海外子孙后裔缅怀祖德,爱国爱乡,永记祖籍。

 

汉老墓猛虎跳墙古迹,包括台山两座名山,是记录当年汉老精忠报国,支援崖门海战的证据

 

台山市地图:汉老祖墓坐戌向辰兼辛乙(东偏南24度)正好对向新会崖门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404198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