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简介

   作者:余泽欣执笔 击数:9252   时间:2011-3-5


     

余靖(1000-1064),原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北宋名臣,是继张九龄之后岭南又一位深有影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学问家。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三月初一,靖生于广东韶州曲江。他幼年就读,期以有立,十五岁徒步远游,寻师千里,备历险阻,志学十载。为人资重刚劲,博学强记,举凡经史子杂、阴阳律历,乃至禅经道典,无所不通。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举进士,授赣县尉,历任湖口县丞及宣州司理参军等地方职务。天圣八年(1030)考取书判拔萃科第一,出知新建县,入京任秘校、集贤校理等朝官。景佑三年(1036),范仲淹在朝以言事坐贬,满朝文武莫敢言,靖为疏救范仲淹而越班呈奏《论范仲淹不当以言获罪》,亦遭贬为监筠州酒税,欧阳修与尹洙有异言也一同遭贬,史称“四贤”。靖虽遭贬逐,从此声名大振朝野,后改徙监泰州酒税。他言语询询,宠辱不惊。

庆历二年(1042),调京复任集贤校理,第二年春任右正言,判国子监、擢为知制诰。靖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知谏院,史称“四直谏”。靖敢于犯颜直谏,积极推行庆历新政,对当时复杂的宋辽夏三角关系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多次上书。此后三年,靖先后受命三次出使辽国,运用外交手段,捭阖纵横,折服雄据一方的辽主﹐最后在新筑的受降城上举行宋辽夏三方交好仪式,维护了宋朝利益和边邑的安宁。此时靖在朝承受多方压力,觉得比推行新政更重要的是自律自勉,遂书《从政六箴》,以“清、公、勤、明、和、慎”六箴总结他从政体验的精粹,成了他毕生的座右铭。

庆历六年(1046),靖因使辽期间作“胡语诗”受诬告,再度被贬。靖凛然以父老为由解官居家侍养,隐居于故里韶州凡六年,先后出任过吉州、虔州、桂州、潭州、青州、广州等偏远地方的地方官。所到之处,亲民善政。皇佑四年(1052)侬智高与甲峒蛮合兵寇边﹐靖奉令经制南事﹐十年间两平蛮寇,岭海晏平,而他清廉自守,不载南海一物。他庾岭三亭诗首篇“叱驭楼”的结句中,有这样的感叹:“若使当时嫌逺宦,海隅何得有欢声?欧阳修在《襄公神道碑铭并序》中说:“公之在焉,帝不南顾”。宋仁宗加封他为尚书左丞、集贤院学士知广州充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又御笔亲题:“风采第一,广南定乱,经略无双”。 他忧国忧民,诚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抒发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登位,实授靖为工部尚书充集贤院学士加柱国始兴郡开国公。六月三十日在回京述职途中染病逝世于南京,宋英宗闻讯恻然,辍朝一日,特赠刑部尚书,谥曰襄,追赠其眷属。七月二十二日,返葬于曲江成家山之原,享年65岁,著有《武溪集》传世。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352239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