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本《武溪集》序
嶺南人物首稱唐張文獻公,宋余襄公,二公皆韶人也。
韶郡二水夾城流,自瀧來者曰武溪,湞水自庾嶺下,與武溪合,是為曲江。張公既以《曲江》名其集,余公之集名以《武溪》,盖有意以匹張歟。
予家嶺表極南之徼,自少有志慕二公之髙風,每恨其文不行于世。於張公文僅見其《羽扇》、《感遇》等數篇,余公文僅得其《潮說》及諸書判,盖莫能覩其全也,求之天下幾三十年,今始與曲江集並得於舘閣羣書中。
昔孔子言夏殷之禮,杞宋不足徴,徒以文獻不足之故。解者謂:文,典籍也;獻,賢人也,二公之集之存,豈非嶺南文獻之足徴者乎?
予嘗恠[注1]柳子厚謂,嶺南山川之氣,獨鍾於物,不鍾於人。曽南豐氏亦謂:越之道路易於閩、蜀,而人才不逮。其然,豈其然乎?
夫人才莫大於相業,南士入相,在唐僅三數人,張公之後有姜公輔、劉瞻,皆嶺南人也。當是之時,南方之士以功業顯 ,盖未有或先之者也。進士科興,江以南士固有與者,然多在中葉以後。且終唐之世未有得掄魁者,張公在開元時已以道侔伊吕科進,而大中間,開建之莫宣卿亦已魁天下選矣,然則二子之言果可信乎?史册所載嶺南人才固若落落,然間有一二,率皆秉忠貞,礪名節,求其所謂巧宦佞倖者,盖絶書也,世之人因二子之言,往往輕吾越産,予故因序余公此集而發之。
初得公集,手自鈔録,僅成帙聞,先妣太宜人喪,解官還家,携以過韶,韶郡太守蘇君韡、同知方君新、通判涂君暲,請留此刻郡齋中,且求為序。予既免喪,乃書此以引其前。非但序公文也,盖假公之文獻,以徴吾之言,且用以為越之人士解嘲云。
成化九年龍集癸已仲春初吉翰林院侍講學士瓊臺邱濬序。
[注1] 恠-同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