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添花”与“如虎添翼”

   作者:余文质 击数:3915   时间:2012-10-3


 

 “锦上添花”与“如虎添翼”

——庆祝《风采月刊》复刊30周年寄语

余文质

 

今年是《风采月刊》复刊30周年。30个春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一个不短的历程,也可以说是短暂的一瞬。三十年来,众多编辑以及广大业余通讯员,包括《风采月刊》的诸多忠诚读者,还有海(境)外的侨胞,精诚团结,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为办好这本“集体家书”,出谋,出钱,出力,从而使刊物办得越来越好,一年比一年好,质量也一年比一年高,最终在全省如林的侨刊中赢得了“广东省优秀侨刊乡讯”的称号,这是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

俗语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要想《风采月刊》永远保持领先地位和“优秀”的称号,全体同仁必须给《风采月刊》“锦上添花”,才能最终使《风采月刊》“如虎添翼”。

所谓“锦上添花”,就是要使刊物办得精益求精。不要停留和满足在原有的水平上。要有创新,有改革,才有进步。创新,就是内容要创新,要有新意,除了体现“侨”味以外,还要有“趣”味。只有“侨”味而无“趣”味,读者就会产生一种没有新鲜的感觉,不愿卒读。当然,只讲“趣”味,离开“侨”味,就会舍本逐末,同样是会失去读者的。因此,只有“侨”味加“趣”味,才能使读者细细“品味”。而要做到这方面,每个作者就必须在采访(写)上下苦功,不能流于一般化、浮光掠影的采访,不仅要写“怎么样”,而且要写“为什么这样”,才能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

改革,就是改革版面与专栏。上面说的是作者的事,这里说的是编者的问题。一个刊物,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相对稳定的专栏。《风采月刊》就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专栏。如“侨邑纵横”、“风采人物”、“侨乡掠影”、“海外宗情”、“风采广场”、“缤纷校园”、“乡音族闻”、“余靖研究”等等。这些专栏经过多年的实践,很受读者的欢迎,就应该继续保留下来。有的只是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性临时开辟的,“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后,就应该淘汰。因此,一个刊物的专栏不能由始至终一成不变,应该与时俱进,随时增加或缩减。比如,目前提倡“广东精神”和“粤侨精神”,我们可作尝试性地增设一个“文明新风”或者“社会万象”等。至于版面、专栏的篇幅,也应根据内容和读者的需要,最好适时地进行调整,不可墨守成规,这也是必要的。

进步,就是不要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和状态上。办侨刊也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三十年过去了,四十年,五十年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吗?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风采月刊》过去是32开本的,而且是黑白铅印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大十六开本,并且全册是彩色胶印,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这个进步不是到了“顶”,而是还大有“潜力”可挖。比如,把现在的每季出版一期,改为“双月刊”,或扩大每期篇幅,就是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不仅适应海外华人华侨和广大国内读者的需要,而且也是当前各种信息瞬息万变,需要迅速传播的需要。当然,改为“双月刊”或增加篇幅,无疑需要办申请手续,增加人、财、物、稿件等。这是不难解决的。台(山)开(平)两地人才济济,加上全国各地余氏宗亲及海外侨胞都经常有大批稿件寄回编辑部,不愁“稿荒”。据了解,每期通讯员(作者)来稿内容丰富,篇数甚多,而采用率都不很高,出现了稿件积压现象。如果改为“双月刊”或扩大每期篇幅,这个矛盾就解决了。至于财力问题,我记得前年风采月刊社在开平迳头新伴溪酒楼召开第4届笔友会时,香港余风采五堂会主席余健伦先生在会上表示,只要月刊社在财力上需要,就全力支持!健伦先生的讲话,代表了广大侨胞的心声,他们对《风采月刊》的发展情有独钟,必然给予不遗余力的帮助。

纵上所述,《风采月刊》若能做好以上几项,就是“锦上添花”了,换句话说,就能好上更好,“如虎添翼”,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愿如此。

作者简介:开平市水口镇沙冈桥溪村委会泗边村人,前《开平报》总编辑,现任风采月刊社常委。

本文作者在第4届风采笔友会上演讲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408486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