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老古墓华表石柱的发掘及其再考证

   作者:余泽欣 余振活 击数:9863   时间:2016-6-21


汉老古墓华表石柱的发掘及其再考证

余泽欣 余振活

风采月刊117期2015年秋季号曾刊登过余杰锋的文章《里边汉老古墓前华表柱石探寻记》,据调查,汉老古墓原本有一对华表石柱,约3~4米高,十多担重。60年代曾经拆毁散落在附近的岐週村。刚好塘基水步头崩塌,村民借此合力把华表柱石运去横放于步级上方,用作塘基及埗头挡土石。但在搬运过程中由于不小心,导致其中一根折断成两节。早在10年前该村村面改建,村场地台统一升高,铺设混凝土路面,柱石没有搬迁,被原地掩埋在土中。

在《台山里边汉老祖墓维护工程方案》中,修复汉老古墓原有华表石柱被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6月12日,期待已久的挖掘工作终于开始。汉老祖墓修葺委员会组织各方力量,在当地知情的岐週村人努力下,两根华表石柱顺利的挖掘出来,重见天日。其中一根是完好的,长度3.86米,直径约26公分;另一根断为两截,上截长1.62米,下截长2.22米。通过村人通力合作,将两根华表石柱运回汉老墓的山脚下暂时存放。

华表石柱用水洗净泥垢以后,露出柱头雕刻粗犷的瑞兽朝天犼,花岗岩柱面是未经雕饰的粗面,的确是汉老古墓原有的华表石柱。一般华表石柱的柱身是没有文字的。但是,两根柱都有几行字迹模糊的凹刻文字显露出来。经过有经验的石匠仔细辨认,再结合族谱查对,基本上确认文字的内容,两柱的文字是一样的,只是左右相反排列。大部分字迹斑驳,参差不齐,很难辨认文字记录有4人余家相和余璟光是里边云林祖房人,余乾耀和余树芳(桐)是里边云涯祖房人,都是清末考取有功名职衔的汉老后裔,刻于石上以光宗耀祖从字迹不一,编排不规整的情况来判断,文字是后刻上去的。

 

    1)完整的石柱字样                   2)断裂的石柱字样

翻查清代历史,有“余家相,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广东新宁县三八里边人,钦点户部主事”;又有“台山荻海人余乾耀(1834-1914),于1900年出版中国第一本外交专著《交涉丛编》。余乾耀1863年考取举人,任内阁中书舍人,以领事参赞职衔出使日本、印度、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15年。”

民国元年(1911年)3月重刊的《余绍贤堂族谱》的封面就是由乾耀题字的。族谱卷五第25页记载:“和介,名乾耀,别字云眉,咸丰(1861年)辛酉科举人。奏留三使日本,钦加盐运使衔,历任浙江温台玉环厅理民府,现任仁浦厅理民府。”族谱卷五第60页记载:“德和,讳家相,号翊周,同治(1870年)庚午科举人,光绪(1877年)丁丑科进士,钦点户部主政,加员外郎衔,例封文林郎、承德郎,诰封奉直大夫加二级。”在里边上社井边和园岭学传祖祠对开的井边还保全着两处余家相的功名石。

清代,在乡试中备取的列入副榜,得入太学肄业,称为副贡钦赐的职衔一般只是荣誉衔,无实职。石柱上记载有2人:余璟光和余树芳(桐)。族谱卷五第40页记载:“玑章,名璟光,别字宋卿,国学生,光绪甲午科钦赐副贡”。族谱卷五第32页记载:“协绥,讳树桐,号琴生,副贡生”。树桐是否就是树芳,待查。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期间却引来一位同名同姓的生产大队长余树芳将这两根华表柱拆除。

族谱上有钦赐副榜功名的还有更多记载,如余应元和余家修等。在园岭余家相功名石旁保全有一块道光壬午科钦赐副榜余应元的功名石。余应元在族谱卷五第59页有记载:“达仁,讳应元,号春苑,邑庠生,道光壬午科钦赐副榜。”家相的三兄家修在族谱卷五第60页有记载:“健和,名家修,别字砺吾,邑庠生,咸丰辛酉併补行,戊午科副榜候选教谕。”

《余绍贤堂族谱:修族谱序》是余家修撰写于光绪24年(1898年),其中说道:“莹坟必载所以重邱垄也,科第必注所以纪功名也,仕宦必详所以崇事业也”。这或许是两根华表石柱刻上有功名职衔的汉老后裔姓名的依据。其中功名最高的是余家相,职衔最高的是余乾耀。按所刻日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仲冬”,应该是刻上去的日期。华表石柱柱面比较粗犷,跟里边原有的厅堂石、路石、墓石的表面基本一致。石柱历史至少应在清初1650年以前就有,也不排除在宋末元初汉老墓“猛虎跳墙”立墓之初就有。理由是:

(1)宋末元初,宋民惨遭亡国之痛,民间盛行堪舆术,祈求风水转运;

(2)族谱记载汉老墓“猛虎跳墙”坐戌向辰兼辛乙(东偏南24度),刚好指向新会崖门,是利用堪舆风水寄托汉老的民族气节和报国情愫;

(3)华表石柱在宋末元初多用于墓葬,是安放在古墓两侧用于纪念和标识的立柱,“猛虎跳墙”墓穴从一开始就有华表柱作为标识和指向,顺理成章,一点也不奇怪;

(4)这两根简朴的华表柱是粗面圆柱,明显和清末功名石的制作方式不同,也和明代以后那种华丽饰面的华表柱不同。柱头承露盘是方形的,不是圆形的,瑞兽朝天犼是侧头的,不是直望的。有人认为是墓的主人官位不够,只能侧望。非也,这是座向的要求。华表柱是风水柱,置于墓的两侧,右边的瑞兽向左望,左边的瑞兽向右望,合起来指示墓的座向。华表柱的式样应该是比明代更早。即使华表毁坏,后世也是按这个式样重造的。

华表柱传承千古,沉淀出中华文化特有的沧桑与负重,也是中华形象的象征与标识。与汉老同时代有一位诗人叫徐宗斗,他写了一首五言律诗《石华表》,形象地描述了宋代以华表柱为标识的古墓氛围:

仙人窀穸古,山寂自崔嵬。一柱华天表,千年壮壑隈。

春深青薜荔,雨足绿苍苔。世远空遗迹,令威何日回。

此诗简要注释:

窀穸:指墓穴;

崔嵬:崎嶇不平的山;

壑隈: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薜荔:植物名,常綠蔓莖灌木;

令威:令人敬畏的气魄。

 

挖掘出来的原属于汉老古墓的华表石柱

 

 

华表石柱露出的文字痕迹

 

华表柱头的方形露盘和上面的瑞兽朝天犼

 

余家相、余应元在里边园岭井边的功名石

散落在里边上社井边的余家相功名石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407123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