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参加韶关祭祖有感而赋

   作者:余泽欣 击数:6101   时间:2017/11/5


 

2017年参加韶关祭祖有感而赋

20171021日是重阳节的前一周,香港余氏宗亲会组团33人,加上荻海风采堂和风采月刊社8人,共计41人前往韶关市开展祭祖联谊活动,得到韶关余靖纪念馆和当地宗亲的热烈欢迎。先后参观了韶关余靖小学、韶关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县大桥镇深源村余靖像和余姓宗祠。而21日上午在余靖纪念馆和成家山余靖墓前的祭祖活动最是牵动人心,因此感而有赋,凑成七律一首:

十月韶关祭祖天,成家山下情相牵。

明堂高速通津路,笔架挥毫锦绣前

风采儿孙能孝达,武溪源绪曲江连。

苍茫秋色龙归处,应是箫韶歌悦颜。

八句的含义,且听下面逐句细细道来:

十月韶关祭祖天:

十月的韶关,重阳节前的一周,秋高气爽,是最适合余氏宗亲前来成家山祭祖的天气了。

成家山下情相牵:

成家山之原,是千百年以来余氏子孙魂牵梦绕的地方,情之所系,墓状庄严。襄公墓位于原称龙归乡,现属西联镇甘棠村成家山乳韶公路(即G323国道)旁。襄公墓建于公元1066年,由欧阳修撰写余襄公神道碑铭。墓于明嘉靖丁酉年间(1537年)巡按陈大用参政詹汗奉诏重建。1982年香港余氏宗亲会重修。襄公墓左山脉相隔约300米,有襄公家族先坟:襄公之祖母王氏太夫人墓,墓碑署“下邳余姓坟墓,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修”;襄公之父庆公墓和庆公元配黄氏太夫人墓;位于襄公与庆公墓之间,有襄公淑配林氏夫人墓,墓碑署有“余氏祖墓,道光十五年岁次乙未(1835)重修”。 襄公家族先坟坐向与襄公墓的坐向相同。

明堂高速通津路:

襄公墓的坐向南偏东约9度,坐壬向丙兼子午。墓前空间开阔,一直延伸到笔架山,风景秀丽。这个空间就是风水学常说的“明堂”。近年京港澳高速公路在“明堂”当中斜向穿过。但襄公墓的坐向壬丙利向南,子午利向北,因此本身足以化解“路高堂基”的不利局面。贯通南北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在前面通过,利于南来北往的车辆和旅客,正好实现襄公当年北上许下的“梯山从此识通津”的夙愿(见武溪集《题庾岭三亭诗:通越亭》)。当年公实授为工部尚书,掌管全国的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土木工程。在新时代的今天,当然乐见南北大动脉真正贯通。

笔架挥毫锦绣前:

我们余氏后人津津乐道襄公墓前的笔架山,那挺拔的笔架形山峰人见人爱,一旦被高速公路所阻隔,就担心风水是不是破坏了。其实笔架山还在那里,我们登上地势更高的襄公家族先坟拜祭的时候,笔架山清晰可见。我们倒是担心笔架山上的那支笔到哪里去了?在襄公去世的那一年(1064年),他题写庾岭三亭诗以后,这支笔就不知所踪。其实有一支笔早就存放在山脚下的曲江河中,有武江和浈江合流成曲江延伸至北江,汇合西江流入珠江口大湾区。近年来另一支彩笔变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彩带,出现在襄公墓的前面,穿过曲江之阳,满蘸着曲江水挥毫锦绣河山,如箭之离弦,在珠江口港珠澳大桥的前面完满地画上句号。可以说,这支彩笔就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力量的化身,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锦绣蓝图。

风采儿孙能孝达:

达孝者,大孝也。千年以后,襄公的子孙以风采为堂号,以达孝光于四海,兴旺发达,又不忘祖德,不忘祖居地。继1982年香港余氏宗亲会重修襄公墓,又由香港余氏宗亲会出资250万,于1998年在购回旧址基础上兴建韶关余靖纪念馆落成竣工;2000年第一届世界余氏恳亲大会暨忠襄公千禧纪念典礼在香港举行,接着移师到韶关祭祖,隆重举行余靖诞辰千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又从2005年开始,余氏集资将近1000万重修获海名贤余忠襄公祠及文化配套工程,取得完满成功;此后获海名贤余忠襄公祠陆续成为省市廉政教育基地和示范祠堂,以余靖的从政六箴和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事迹教育广大人民。

武溪源绪曲江连:

襄公自号武溪,其源有自,其绪绵长,就像武江有浈江水汇合以后,和U字形的曲江相连,其蜿蜒曲折一往无前是自然之势。去年修建牌坊发生倒塌事件,工程尽管遭遇挫折,却更加激发我们余氏族人吸取教训,更审慎更长远的规划这一块祖地,利用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一人文资源,利用好成家山和笔架山的自然资源,团结余氏后裔的力量,争取政府的支持,将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相结合,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成为余氏后裔寻根祭祖,韶关市民赏心悦目的公园式好去处,可称为“武溪森林保护公园”。

苍茫秋色龙归处:

1064年襄公余靖实授工部尚书,而病逝于赴任途中,卒后归葬于原曲江龙归乡。如果当年有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就不至有未达京城而身先死的遗憾。家乡人民却像迎接英雄一样将其归葬于龙归乡成家山之原。苍茫秋色,往事越千年,襄公墓已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找一幅广东地图,从襄公墓的位置(龙归之处)出发,按“坐壬向丙兼子午”的坐向画一条南偏东9度的直线,就刚好指向珠江口的港珠澳大桥,直达港澳通津,说是冥冥之中巧合也罢,据报导港珠澳大桥年底即将建成竣工。我们纪念襄公如果泉下有知,他就会为愿最终得以实现而欣慰。

应是箫韶歌悦颜:

    在龙归之处靖公墓的周围兴建纪念性建筑,应体现对靖公理想道的憧憬和欢悦。传说舜帝南巡时曾经登上韶石山用洞箫吹奏韶乐,“舜歌南风而天下治”。襄公曾经写了一首《游韶石》的长篇古诗,寄托他向往的理想治,(参见风采月刊107期拙作《余靖理想的道——游韶石解译》http://www.dhfct.com/News.asp?aid=785。他在《题庾岭三亭诗:叱驭楼》中总结他的时说:“为要澄清归治道,不辞艰险表忠诚。南枝初见梅林秀,九折遥思劔栈横。若使当时嫌远宦,海隅何得有欢声?

余泽欣撰于 重阳节前一周

 

香港余氏宗亲会组团在成家山祭祖合影

 

在拜祭襄公家族先坟时望见笔架山清晰可见

 

在风采楼余靖像前全体合影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421030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