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公题庾岭三亭诗之三:《通越亭》解读

   作者:余泽欣 击数:3160   时间:2018/2/24


 

靖公题庾岭三亭诗之三:《通越亭》解读

余泽欣撰

《题庾岭三亭诗》第三首《通越亭》是在前面两首诗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由亭名在“通”字上大做文章。通越亭,与来雁亭相对应,设在梅关驿道的北坡,属江西省境。亭名传说为蔡挺所题,取通往南越封疆之地的意思。三首诗在整体上是相通的,而治道之本,以通为要,通越就是治越。诗人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从北涉险登岭来抒发如今登亭之感受,抒发了回京述职完满完成朝廷使命的喜悦感。

这还得从嘉佑六年(1061年)说起,宋仁宗诏诰靖公以尚书左承知广州充广南东路兵马铃辖安抚使,明谕:“以卿策虑无遗,忠义有素,文理足以绥众,武备足以折冲,进居丞辖之重,付方面之寄,必能宣明威信,朕庶几无南顾之忧矣。”靖公两次上表推辞不得,才登岭南下赴任。只用一年时间,靖公就定了局面,整顿吏治,严办贪官,广州市舶司能,所辖银铜场即年有了收益,又呈请减免流民田赋,从而使农桑百业复甦。特别是大力支持前後任转运使栾沂和蔡抗的工作,一是疏通河道,使之州、县间水路畅通,二是加固从英州到曲江的驿路、栈道,整治大庾岭南北驿道,使广州——韶州——南雄州——虔州的南北驿运畅通无阻,形成了以广州为枢纽的水陆交通运输网,有力地促进了全路各州、县的繁荣。市舶司官吏公正廉明,减免蕃舶上船税,外国来经商的人日益增多,外国贡船和商船驻泊广州频繁,广州市舶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重新使广州成为海内外贸易最为繁忙的港口。靖公经常探视蕃坊,重视辨蕃学,和蕃邦人士友好往来,如嘉七年(1062),大食国(今之伊朗)首蒲沙乙来广州进贡方物,没来,靖公他在蕃坊找一大食商人充者,他晋京面圣;蒲沙乙再广州回国前,靖公又他在蕃坊学,广州市舶司官海外商情,授波斯算法。

总的来说,靖公不但通越治越,而且在沟通海外商贸文化上,在一带一路的历史追溯中也留下不可磨灭的光辉。当然经历将近一千年以后,世界面貌已不可同日而语,“梯山从此识通津”不再是古代的梅关驿道,而是由北到南穿过崇山峻岭的“京港澳高速公路”,一直通到港珠澳大桥,通到粤港澳大湾区这个世界级的“通津”。 “京港澳高速”在韶关成家山余靖墓前面穿过,好像向这一代名臣还愿来了。(参见风采月刊126期《2017年参加韶关祭祖有感而赋》)

岭南古时简称“越”,有蛮荒的意味;时代的变迁已用一个同音字“粤”代替,是文明的象征。通越亭如果还能保留到今天,应该称为“通粤亭”。下面将通越亭全诗以起承转合四联分别加以解读。

首联——行尽章江庾水滨,南逾梅馆陟嶙峋。

几年前从赣州沿赣江的支流章江乘船上行,就到庾水之滨的庾岭码头,上岸后再沿着岭下江边的路走到尽头,就开始从梅馆旁边向南跋涉,攀登上梅岭驿道,那时候极其崎岖不平,不像现在蔡氏兄弟联合把岭路修整得好好的。梅馆,据传为秦末越王勾践后裔梅绢族人隐居处,或可说这是梅岭驿道起点。

颔联——城中绍祚千年圣,海外占风九译人。

京城之中先皇去世,新皇继承皇位,这是有着上千年神圣的国统;而海外用占风铎占到风向的殊方远国的使者纷纷从南海登岸,络绎不绝地来朝贡,身边带着能翻译九方语言的人来相互沟通。例如前面提到的大食国首蒲沙乙就是例子。

颈联——峤岭古来称绝缴,梯山从此识通津。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高峻的梅岭是绝险的边塞;梅岭驿道修好后,攀登高山只要从此顺着宽阔路面而行,就识得通到那四通八达的津渡了以当时来说,从梅岭陆路到达浈江津渡,沿水路顺北江、珠江就到达广州这个繁忙的海内外贸易港口。

尾联——舆琛辇赆无虚岁,徒说周朝白雉驯。

用车舆装载珠宝,推挽着殊方远国的贡品,那长长一列队伍平安地从岭上通过,年年都无虚度;中国的朝贡制度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白雉驯”的传说。《尚书大传》就有记载:交趾之南有越裳国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意思是越裳经过多重翻译沟通向周王朝进贡白雉,周公问使者为何朝贡?使者称他们国家有说法:“如果上天很久没有发怒,不起烈风,不作淫雨,则一定是中国出了圣人的缘故,所以越裳国国王认为一定要去中国朝贡。”但是后世拿献白雉的典故用来粉饰太平,就不足取了,故靖公加 “徒说”二字,言外之意增进中外交流才是值得称道的。

 

参考文献:

[1] 《余靖谱传志略易行广著。

[2] 《多元文化融合与余靖采》易行广著。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420996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