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善于用装饰来打扮建筑,增强它的艺术表现力。宗族祠堂精致的装饰不仅丰富了建筑造型,也成了宗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
荻海名贤祠,传统的装饰有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陶塑、壁画、铁铸等,可以说是集岭南古建筑艺术之精华,以装饰华丽而著称。据有关专家考证,岭南最著名的祠堂有两家,一是广州陈家祠,二是荻海名贤祠。维修前到过忠襄祠的学者、专家都对这座宏伟的建筑赞口不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秦佑国说:“风采祠堂与广州陈家祠齐美”。风采祠堂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堪称中西合璧经典之作,进入风采广场只要你留意便可看到东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的印记。可惜其装饰工艺,经日寇破坏,文革浩劫,面目全非,满目疮痍。
2009年5月,笔者在修祠办余炯和余锦照分别带引下,先后两次走进正在维修中的祠堂。
未进名贤祠大门,看见门前两侧各有石狮一只。维修前这两只石狮崩牙崩嘴的,现已修补得天衣无缝。狮子俗称“兽中之王”,以凶猛著称,因此人们用它来把门,以图安全。大门两侧的石狮,是祠堂门口的守护神。
艺术化的狮子形象也变得丰富多彩了。它们不再只出现在大门口两旁。站在风采广场举头一望,便可看到名贤祠正面6条山墙的墙头,都有一只灰塑雄狮,中间一对较大的称“太狮”,东西斋各一对为“少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高踞山墙头之上,昂首相望,呈呼啸相应之势,更显威严。传说狮子有“威震百邪”作用,雄踞高处示意护卫着整座祠堂的安全,别有一番情趣。
进入中殿第一、二进,这里将计划修复有柚木屏风一面,雕刻着梅、兰、菊、竹等吉祥图案。中殿前后天井连廊,有10幅不同题材人物高浮雕。前天井东侧有“招财进宝”、“孙吾献宝”、“苏武牧羊”;西侧是“竹林七贤”“桃园结义”、“福禄寿全”;后天井东侧有“引福归堂”、“三顾茅庐”;西侧是“簪花晋爵”、“教子为贤”。这里是装饰工艺精华所在,尚未竣工。
中殿二进6条山墙的正面墙头有6幅故事题材的砖雕:樊江关、甘露寺、桃园结义、风仪亭、穆柯寨、群英会。砖雕的人物动态,表情生动逼真,服饰清晰可辩,凸显闽南工匠精湛技艺。
风采祠堂原有10条陶瓷屋脊,可惜只剩下陶瓷底座。修复后这10条屋脊的长度共88.8米,每条脊饰分上、下部,上为陶塑、下为灰塑。脊饰都很精美。有的屋脊两端装饰着鳌鱼。鳌鱼相传为龙生九子中的一个,属水,古人常将其饰于屋脊以镇火灾,取“水克火”的含义,也隐藏状元及弟,独占鳌头之意。
风采堂灰塑图案总面积约400平方米。浅浮雕彩画396幅,其中有194幅分布在每条墙的侧面。分花卉、洋花、山水、鸟兽等。高浮雕彩画13幅,为历史或神话题材故事。这一幅幅雕饰图,大都追求“图必有意,意在吉祥”的境界,表达了人们对吉祥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
中殿六角亭的陶塑屋脊画题为“文房四宝”,图中雕有笔筒、武溪集、仙桃、蝙蝠、葫芦,东西横向博古架上有鳌鱼各一条,巧妙组合成画。《武溪集》是名贤余忠襄公传世经典之作,隐喻余族子孙继承和发扬博古通今的文化追求,又暗示独占鳌头之意,脊饰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内容也十分广泛,山水、花鸟、瑞兽、吉祥物、诗词书法均有表现。一幅雕着五头形态活泼的狮子,寓意“五世其昌”,实在难得。还有更难得的是一幅寓意为“九世同居”的,这幅雕有九头狮子各具神态活跃在山林间。一幅雕有三条金鱼在莲池中嬉戏,寓意“金玉满堂”。又有幅“鲤跃龙门”,画中猛龙喷巨浪,锦鲤博浪向前,其中一条久经与风浪搏斗,终于跃过龙门变为龙。古代神话传说,龙是神兽,鱼是凡物,它们两者之间有一道龙门相隔,凡物的鱼,只有通过长期修炼才能跃过龙门而上升为神兽。暗喻“金榜题名”、“高升昌盛”。在中殿三条屋脊上各有陶塑“双龙戏珠”图,蔚为大观,古称龙、凤、龟、虎为四神兽。在屋脊上放置龙,是借助龙的威力来驱妖避邪,寄望于神龙庇佑,佑中华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雕饰画中有多幅松鹤题材,其中一幅雕着:双凤、仙鹤、青松、牡丹等。凤立于山石之上,凤尾长曳,凤首望着展翅欲飞的凰,似在切切私语。仙鹤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显喻“长寿富贵”。
在山墙的墙头,还可看到多幅“蝠吊金钱”的灰塑画,在倒置蝙蝠前面装饰着一串铜钱,寓意“福到眼前”。多幅构图不同梅花枝上站着两只喜鹊的“喜鹊登梅”图,喻意“喜上眉梢”……
建筑装饰既要求形式之美,又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和画面里,通过比较简练的主题形象来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内涵。风采祠堂的装饰,采用形象比喻、谐音、借代、隐喻等修辞手法,把每幅图案的某种意念表露出来,反映人们对幸福吉祥等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愿。当游人漫步其中,举目观赏,那一幅幅彩画不但令人心情舒畅,而且还使人受到了民族传统道德的熏陶。
作者简介:余瑞祥,广东省开平市三埠思始新美村人,1932年出生。1953年在广东省立越华中学参军,结业于铁道兵学校,广东教育学院毕业。曾任开平市长沙区教育办副主任、风采华侨中学首任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