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从政六箴:清箴》中的清廉典故

   作者:余泽欣 击数:4208   时间:2014-2-16


余靖《从政六箴:清》中的清廉典故

余泽欣

    

(一)“饮马投钱”

朝时安陵一个清廉的人士叫项仲仙,清廉得让人发笑。每次在渭河给马喂水时,都要投三枚铜钱到渭水里,表示不敢妄取占便宜

这个典故说的是清廉一定要自律,即使是大自然的水资源也不能妄取。在现代人看来,会觉得项仲仙迂腐好笑,其实对比起现今社会的人对水资源的肆意浪费、掠夺和污染,他的行为显示出一种合理性,表示自然界的水资源也是要付费的。古时候的人能够有这样的觉悟,这样的境界,不能不说是对我们后人的一种警示。

(二)“子罕辞玉”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把一块玉石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后世以“不贪为宝”表示廉洁奉公

前面的典故说的是自律,这个典故说的是如何拒惑。为官要懂得自觉抵制外界的诱惑,最好的方法莫如内心认识到自己也有一样宝,就是不贪为宝”,这是任何外物宝贝所无法取代的。

(三)“甑生尘” 

    后汉范史云曾当莱芜令,母亲亡故守孝不到官,结草室而居即使蒸饭的甑积满了灰尘,穷困断炊已久,他也不失清自守的品性,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后因以“甑生尘”为形容清贫之典。甑,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

    这个典故说的是清廉的底线。任何人处于范史云这种穷困断炊的处境都不禁令人唏嘘,但他能够安之若素,不为所动,日后才能有更大的作为。现今对“以富养廉”讨论得较多,但贫富本是相对的,富到什么程度才能养廉,没有绝对的标准。古时候也讲“以富养廉”,所以朝廷有俸禄,就像现今有薪水。但人生的某个阶段有可能遭遇到特别困难的时候,守住自己的底线才是根本的。 

(四)珠能还浦”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有官吏贪赃枉法,过度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于是合浦再无珠蚌可采,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后来孟尝赴任合浦太守,下令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乱采,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百姓返业,商货流通。后世以珠能还浦”形容德政光辉,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孟尝不是战国时的孟尝君,而是东汉官吏,字伯周,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初仕郡吏,后举茂才。历任徐县令、合浦太守。合浦原产珠宝,因官吏搜刮渐移他地,他上任后革除前弊,去珠复还。典故珠能还浦、孟守还珠即由于此。深得民心,后人多有纪念。

这个典故说的是清廉的绩效。政治清廉可以带来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才能发展,人民也会纪念他。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4984237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