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的余靖襄公,自从葬于曲江的次年,他的儿子仲荀来亳州(安徽省亳县)告诉说:“广东的余氏世祖是福建人,在唐末五代时,因逃战乱而到韶州。自始祖以来,都是隐居匿迹,直至余襄公中举进士,开始登上官场。襄公官职高,为后人扬眉吐气。曲江地处偏僻山区,自唐朝出了一个宰相张文献(即张九龄)为贤相,成为知名人士,直至余襄公才再成为宋朝名臣。余氏来韶州从四世起就显赫官场,而曲江沉寂三百年,然后出现名人,只有余襄公登上高官之位,正秩三品,封有爵位和土地,成为开国开乡的始祖,继在传统的美德,也为韶州人争取了荣誉。至于皇上封公的褒奖、抚恤、馈赠、追谥。自始至终都是十分宠幸和丰盛:嘉奖有诏书,抚恤有物,赠馈有诰命,死后还加封谥号曰‘襄’。封公的功劳有记录、有状命记载下来,死后安葬在幽静的山谷,设有墓碑,可以说是十分安善了。唯独只有龙头黾脚安砌在墓穴中,把公的身份显示给后世。但是,对子孙后代起教育作用应该有传记文章,可惜缺少了。故此请你撰写。”
根据史实记载:余靖韶州曲江人,曾祖名从,祖父名荣,都没当过官;父名庆太常寺博士,曾受赠太常寺少卿;公名靖,字安道,号武溪(据《韶州志》记载:韶州城府下有条武水河,故此为号)。他官至散朝大夫、守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知广州军州事、兼广南东路兵马都钤辖、经略安抚使等职,并受封柱国始兴郡开国公荣誉称号。按皇例可受封收取二千六百户租税,但襄公为减轻朝上的负担,只收取二百户租税。其余的则上交国库。宋治平元年(1064年)由广州到京城开封途中,六月癸亥日因病在金陵(南京)去世。皇上听说十分悲恸,宣布停止临朝听政一天,以示哀悼,并送来粟帛吊祭,赠刑部尚书,赐谥号“襄”,次年七月乙酉日,返回曲江龙归乡成家山安葬。
襄公为人直率刚劲,说话彬彬有礼,不随便发怒发狂。自小博学多才,记忆力特强,至于历代史记、阴阳律历,以及佛教道教的理论,也无所不通。宋天圣二年(1024年)举进士,任赣县(赣州市)县尉,后经考试,书判拔萃科,升任新建县(南昌市)知县,后又升上朝廷任秘书丞,负责校对《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史书,又任集贤校理、天章阁诗制。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因言论触犯了宰相而遭冤罪,朝廷的谏官御史不敢大胆辩言,襄公直言上疏皇上论理,因而被贬筠州监酒税:不久调去泰州(江苏泰州市)。后来皇上悔悟,极有必要复用范仲淹,因范仲淹之事而受株连的群臣都被召回复职复用,唯有襄公自愿请求调往英州(英德市)任知州。后升任太常博士。因母亲去世,回家办理丧事暂辞官职,丧礼完毕,回京任集贤校理,同时任太常礼院。
宋景祐至庆历年间,长期太平盛世,君皇昏庸,官吏办事因循守旧,还有许多失职,突然遇到以赵元昊为首的西夏叛乱,朝廷无力治乱,派出军队去讨伐,很久不能取胜,县衙财政空虚,百姓生活困苦。皇上勃然大怒,决心整顿朝政,更换二三大臣,又增设谏官四名,共同议论天下事,揭露腐败,整治朝政,襄公是四谏官之一,改以正方谏官的身份。他感激皇上的信任,努力履行职守,遇事敢言,无所回避,一些靠奉承络宠的奸臣都不敢再妄言,襄公的行动对政局是非常有利的,但也遭到一些流言蜚语。
庆历四年(1044年)元昊发誓请求和解,取消帝制,封册为夏国主,而在北方与西夏比邻的契丹向西夏发起进攻,并派来使者声称他们的行动是帮中原讨贼,并报告了出兵的日期,请求要与西夏和解。朝廷左右为难,不知所措,若答应契丹的要求,就得重新拒绝与西夏和解;若不答应,必然会爆发与契丹的战争。议论不决。襄公提出了一个独特见解,认为中国长期稳定、无战事。我军息兵养勇,封契丹非常不利,故此用离间计,阻挠宋朝封它宣战,是不可听的。朝廷虽然接纳襄公意见,但还犹豫留着西夏册不敢遣放,而赞成襄公意见的大臣支持襄公去办理,襄公受委派,带领十名勇将直出居庸关,从容地走进驻在九十九泉的契丹军帐营,镇定自若地坐下来与契丹头领谈判,他文正严词与对方辩论分析数十个来回,契丹终于理屈词穷,接受停止进攻西夏,襄公带着和解协议回来,朝廷决定封册西夏元昊为臣。西境战争和解,而此线也无战事。当年,襄公调任制诰史馆修撰史书,契丹不守协议派兵攻打西夏。次年契丹派使者来说攻夏胜利。因襄公曾出击契丹,熟习契丹语,受任吉州(山西省吉县)知州,镇守北疆,但是一些与他结怨的奸臣,为了私利造谣诬陷。随后调任少监,分官南京,襄公毫不计较、怡然自得地回到家乡,闭门谢绝宾客,不过问政事,前后共六年,皇上多次想邀请他回朝廷任职,还对朝廷上许多不适用的大臣,皇上赐一些光禄少卿的空职衔,让他们回家。而襄公则任命为雅州刺史寿州兵马钤辖襄公,仍不愿出任。皇祐三年(1050年)在祀明堂,皇上恩授襄公卫尉卿官衔。次年任虏州(赣州)知州。因父亲去世,辞职守孝。
当时,岭南广源蛮贼侬高智作叛,攻陷邕州(广西南宁市),连续攻陷岭南多个州县,包围广州。形势紧迫,皇上派人把襄公从家中诏请出来,任为秘书监,任职潭州(今湖南长沙)。当日束装起程,赶往广南道,又改任桂州广南西路的按抚使。经考察奏报皇上说:“贼在东面,而派我去西面,怎能剿贼呢?这不是我的意愿。”皇上称赞他很有高见,立即诏令襄公控制广东西面的盗贼,公随后迫迎广州,而智高再从西线向邕州逃跑。自从智高初起作乱时,在岭南一带的交趾,请求出兵讨伐智高贼,皇上没有批准。襄公则认为:智高、交趾都是叛乱者,应让交趾出兵讨智高,无需拦阻交趾对朝廷有利的要求。他把这些意见上疏皇上,但没有答复。为了这事,襄公说:“邕州与交趾接壤,今日不接受交趾的建议,必须引起交趾忿恨,反而助长了智高的气焰。”公作出决定与交趾会兵攻打智高;又招募岭南一带各少数民族的头领,给他们一些低微的官衔,与他们签订誓言合约,要他们听从朝廷指挥调度,有人怀疑这个办法不顶用。襄公说:“只要他们不与智高谋合就达到目的了。”智高进入邕州后失去了外援,处于孤立地位,不久,朝廷派宣抚使狄青与襄公的兵会后攻打智高,在归仁(南宁市东北)把贼兵打败,智高从海路逃亡,邕州叛乱平息了。襄公向看上请辞回乡尽丧父孝节,不获批准,理由是各路将领班师回朝,而智高还未被击毙,叛军还未彻底肃清,因此留他在广西,防御不测,后升给事中,谏官御史反复上疏皇上,奏议襄公功劳极大而奖赏微薄,皇上再升襄公为尚书工部侍郎,仍留守广西一年多,直把叛乱分子全部剿灭,岭南沿海整肃安宁,又派员进入特磨(今广西南县)突袭智高,擒智高母亲和弟弟归案,解押朝廷斩首。襄公再升为集贤院学士。后来再升为潭州,(长沙市)知州,又到青州(山东益都县)任知州,再升吏部待郎。
嘉祐五年(1060年)在西南的交趾作乱,侵犯邕州,杀死了五名巡检,惊动朝廷,天子考虑到在岭南一带思德和威信显赫,而令交趾惧怕的人非襄公莫属。火急召襄公为广西体量安抚史,尽数点齐荆湖军队随从,襄公至前线,则对交趾发出讨檄,并传召交趾臣费嘉祐严厉谴责。费嘉祐恐惧地答说:“犯了侵犯边境之罪,罪该当死,愿意回去把为首分子捉拿献上来。”立即把五个为首分子逮捕,送到钦州的边界上斩首处决。办完案后襄公要离开邕州,邕州百姓夹道挽留不成。次年,以尚书左丞的官衔任广州知州。宋英登基后,又升襄公为工部尚书。在回京途中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余襄公生前经略治理很有办法,前后十年治理了六个州,所到之处都为百姓做了大量有益的事,深受百姓爱戴。虽然长期忙于政务和作战,但仍手不释卷,写了大量著作,有《文集》二十卷、《奏议》五卷、《三史刊误》四十卷。
襄公的夫人林氏受封鲁郡夫人。生有三个儿子:长子伯庄为殿中丞,英年早逝;次子仲荀为屯田员外郎;三子叔英为太常寺太祝。六个女儿都嫁到豪门仕族,有男孙四个,女孙五个。铭文曰:
余迁曲江,仍世不显。奋自襄公,有声甚远。始兴开国,袭美于前。两贤相望,三百余年。
伟哉襄公,惟邦之直。始登于朝,官有言责。左右献纳,奸谀屏息。庆历之治,实多补益。
逢时有事,奔走南北。功书史官,名在夷狄。出入艰勤,险夷一德。小人之谗,公废于里。
一方有警,公起于家。威行信结,岭海幽遐。公之在焉,帝不南顾。胡召其还,殒于中路。